尖叫之夜变“惨叫之夜”?
今年的尖叫之夜被网友戏称为“惨叫之夜”,流程冗长、环节无聊,从七点硬生生拖到十一点半,观众表情和马丽如出一辙。

金句:“热度大降,明星咖位不及往年”——这场晚会暴露了娱乐圈最真实的生态。
娱乐圈晚会=公司年会?
今年的尖叫之夜更像一场公司年会,明星们围坐吃零食(脱口秀演员认真“搂席”),表演节目被吐槽“临时凑数”。

奖项泛滥如“分猪肉”
从2022年开始,尖叫之夜奖项数量暴增:海外单元、电影单元、尖叫单元、致敬单元、戏剧类…网友辣评:“农村分猪肉大会,来了的都有奖”。

明星众生相
• 杨超越掉队:从顶流到“糊咖桌”,七部剧全扑后资源明显下滑。

• 刘诗诗稳坐C位:唯一85花,老总亲自送花,彰显扛剧实力。
• 虞书欣逆袭:去年躲着人走,今年众人主动打招呼——“娱乐圈的温度靠人气调节”。
• 刘宇宁受重视:压轴表演+代表平台致谢,被赞“个人纪录片”。p>

• 成毅实至名归:从粉丝应援(全场绿色)到圈内大佬互动,最后离场仍贴心感谢粉丝。

结语
这场晚会赤裸展现了娱乐圈法则:“实力人气是指向标,拜高踩低是现实”。火的被捧、糊的靠边——明星们,该努力了!